笔者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岁月神偷》,故事情节很感人,任达华把一个父亲演绎得感人肺腑,但是从教育小孩这方面来说,这位慈祥父亲恐怕是不合格的,尤其是对待他们家老二的学习检查上,(老二明显是那种有能力但缺乏主动性的类型)这位仁兄的惯用手法就是询问,而且是为了询问而询问,根本不在乎结果。最经典的对话就是:父亲问:“小弟,今天学习什么了?”,小弟答:“中文”,父亲问:“中文学的什么”,小弟答:“中文”,父亲问:“英文学的什么”,小弟答:“英文”,然后小弟上楼玩耍,父亲则早已埋头做起了皮鞋,其实,他的心思一直没离开过鞋子,问一下只是例行公事。
笔者在<中层从委任到胜任>一书中说到,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检查和紧盯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检查不应该成为一名优秀中层的唯一手段,尤其是对某些特定的下属进行检查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最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适度的检查可以保证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在PDCA这个闭环中,检察环节可以保证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发现现状与目标的差别,并及时做出调整,如果缺乏这个环节,对目标的管理和实现能力会大打折扣。这种检查在企业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就是部门的早会,部门长会对下属的任务进行询问,并给出评价和建议。
其次,还有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意义,那就是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被检查者的工作作风,直至改变他的习惯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一点笔者的经历就可以佐证,我十几年前大学刚毕业时候,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央企工作,我的直接上级是一个极严谨之人,交给他的工作文案,如果被检查出纰漏,必定会大发雷霆,并将报告狠狠的摔在我的办公桌上,愤愤离去,经历过几次摧残之后,每每交给他报告,我必定在下面仔细检查、反复推敲到自己满意后才上交,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可见,确实是我那位上级的检查习惯才帮助我培养了严谨的习惯,尽管那位大叔摔东西的做法的确有失风度。
刚才说了检查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就我的认识而言,上级主管最好的做法是:进行检查、判断并给予评价、查找原因,进行沟通,首先要确保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其次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然后要寻找出不满意的原因,并于下属进行沟通,以期修正错误并杜绝此类问题的重复出现,这才是一个有效的检查过程,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检查不能流于形式,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有什么样的上级,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