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在三星洞遇上仙童,仙童高喊“什么人在此骚扰?”猴王听到,扑地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骚扰。”你看,孙悟空多聪明,多乖巧,一个“扑”字,说明了他的反应之快,求道心切;“更不敢”则表明了自己的恭敬和访道学仙的虔诚。这种话,要是放到现在不懂事没修养的人来说,则是这样说的:“谁骚扰了?我是访道学仙的,我能骚扰你吗?快,给老子通报一声!”更有甚者,说得还要难听:“什么骚扰,这是你家的地方吗?老子来了,学仙访道,快通报去!”最后还加上一句:“别觉得的怎么个似的,拿豆包不当干粮!哼!”等等,不一而足。这样能不能学道仙道?显然不能。相反,只有对人恭敬,谦虚有礼,才能遇上贵人,才能得到人的帮助,所以,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学会谦恭有礼,一定要掌握这一不花钱的法宝,并以此玉成自己。
美猴王拜师一段,更为有趣。当仙童引他见到须菩提祖师时,他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磕头又是不计其数。这一方面是表明美猴王拜师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还不懂磕头施礼的规矩。连续说出要“志心朝礼”,则说明了他对文明、对仙道的渴望。从他的口里,说出“志心朝礼”,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猴子也要“志心朝礼”,这可是具有千古意义的大事。礼是什么?礼代表了文明,而文明是通向道——长生不老、久注天人之间的法宝!当祖师听说他是从遥远的东胜神州而来,认为他撒谎,喝令“赶出去”时,他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并平心气和的说明真相:“弟子漂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一席话,没有一点骄狂之气,与后来大闹天宫的神气简直有天壤之别,这使祖师释疑开怀,决定接纳下他这个“猴类”弟子。这里,可别小看这一席话,它即形象地交代了事情的真实过程,又凸显了美猴王的性格,也对追求成才者有所启迪。也就是说,当遇到有人误解你时,你是象美猴王那样不计其辱更为虔诚地说明真相,以求成功,还是暴跳如雷,反唇相讥,甚至因一时义气放弃自己的目标?这里有个取舍问题。可以推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会学美猴王,也有不少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哼,这样不信任人,我还不买你的账哩!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门子一关,咣啷一声走了。像这样应对,自然是拜不成师,学不成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