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煦凯,黄煦凯讲师,黄煦凯联系方式,黄煦凯培训师-【讲师网】
互联网+金融财务培训管理专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黄煦凯:金融改革
2016-01-20 1736

金融改革: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选择(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辩证关系的调研报告)——以重庆为例

重庆金融创新——打造金融经济协调中心助推重庆经济发展

重庆经济腾飞——金融创新 打造金融经济协调中心

摘要:金融经济的核心,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本文正是从金融经济的辩证关系入手,强调提升产业结构,摆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可以说是“十二五规划”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金融经济协调中心、创新、改革 产业结构 调整

作者简介:黄煦凯 (黄德思),男,汉族,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 经济学硕士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 研究方向:金融、国际金融等;通讯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周路999号 邮编:610039

 

重庆经济腾飞——金融先行

 

建立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的必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把经济比作人的身体的话,那么金融就是经济的血脉。经济需要金融的媒介作用才能发展,获得运行的动力。金融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业能够吸纳、聚集巨额资金,来刺激和推动经济的发展,并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辐射和带动的作用。

当前,现代金融业是重庆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已经对重庆经济造成了冲击,首先表现在金融业上,加剧了竞争。反观重庆金融业现状,各系统(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为主)存在各自为政的松散局面,不利于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提高。

有鉴于此,应该提升长江上游金融业能级,推动重庆政府、企业、金融体系通力合作,改善金融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及国际竞争力提高,需要有一个系统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沟通信息,整合资源。要优化重庆金融体系的整体效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建立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的可行性

重庆作为引领西部经济发展与辐射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城市,其金融业的发展及创新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国家推动经济发展而势在必行的战略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重庆经济发展也是金融制度、产品,监管方式,金融机制等从无到有的过程。到现如今的“十二五”规划,更是为重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及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其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有利的金融政策来解决本地金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吸引渝外资金和金融机构有序进入,并争取将其西南地区或者西部地区的营运中心设在重庆。三是可以充分发挥对周边金融市场的辐射作用,吸引更多资金进入重庆,强化重庆地区的融资功能。

其次,重庆特殊的经济区位优势为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重庆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为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强化对西部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辐射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二五”期间,重庆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活力将空前增强,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效果也将更加明显。在此过程中,重庆及周边地区企业、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显著增长,将促进区域金融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金融市场领域进一步拓展,从而加快推进重庆的金融现代化进程。

另外, 重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呼唤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相应的金融创新,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其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现如今的金融创新不能从草创阶段各子系统的角度出发,而应该取点为面,达到金融体系各个子系统功能的最优以及其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最优。因为仅是从各个子系统局部角度出发、各自为政提出的相应对策,不能全面解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使金融推动经济的作用和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的问题。

二、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打造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

有鉴于此,若有一个以政府信用和领导为坚强后盾的中心枢纽,起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聚集力量,整合资源,广纳信息,推进研发等作用,就能对重庆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更能服务于重庆作为西南经济桥头堡、对西南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辐射作用。

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就是以此为目的和宗旨的构想:通过其所属各子系统功能的最优发挥,来使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的总体功能发挥达到最优,以它的融资、投资功能,更好地推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

 

 

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系统功能构想

 

金融经济协调中心近期关注的焦点:

1、构建信息收集、整理、研发、传递的机制,并形成对各子系统功能的聚集效应,使信息资源在系统内的传递和共享畅通无阻;

2、针对银行机构重叠的现状进行适当的整合、科学的搭配;存贷方面,在留住和培育本地现有优质大客户的前提下,吸引更多渝外优质客户入渝;建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长效机制(防火墙),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风险控制的力度,力求稳中求进;

3、房地产方面,既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又要加强对其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和回报。在保障城市工薪阶层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大力满足高档住宅、别墅的资金需求,以带动重庆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4、农村金融方面,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使资金的流向更趋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

5、中小微企方面,在仔细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小微企进行审核筛选,在资金支持上扶优限劣;

6、对外交流方面,利用重庆区位、政策等优势,吸纳渝外资金、产业项目、技术、人才。

 

三、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构想者视角——

避虚就实对重庆金融经济发展的问题浅析及对策

  打造重庆经济协调中心的构想,是笔者长期关注并思考的结果,但由于地域限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只能相对宏观地提出以下问题和对策:

(1)    金融四大支柱

1、 银行业

问题:

(1)银行业门类不齐全,结构层次不分明,导致竞争不充分,分工不明确,优势不能互补,运行效率难以达到最大化;

(2)业务发展缓慢,存贷总量规模偏小,既与当前重庆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又抑制了重庆经济的迅猛发展;

(3)信贷投入不足,结构性矛盾凸显,有悖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初衷,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4)资源分配不均,区域贫富矛盾凸显,不利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5)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仍存在漏洞和隐患:

(a)抵押担保成本高、风险大;

(b)适格的承贷主体少,难以落实债权;

(c)全面风险管理技术的缺失,导致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较低。

对策:

(1)要建立以政策性银行为基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导,地方性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村镇银行等为补充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竞争充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运行高效的银行体系;

(2)为了使银行体系资产总规模达到合理水平,应为各类银行制定差异化资产规模目标;逐渐增加具有较大资产规模银行的数量;

(3)加大信贷投入,优化结构;

(4)平衡资源分配,解决区域贫富矛盾问题,确保整个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5)加大信贷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消除监管真空。

 

证券业

问题:

(1)证券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发展相对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相对较低,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总市值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小,证券交易量相对全国比重偏低;

(2)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上市公司产业、行业过于分散,优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聚集效应偏弱;

(3)证券经营机构数量和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中高端业务比如投行、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入所占比重较低;

(4)业务发展失衡,对业务的资源配置不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证券市场资源优化功能的发挥;

(5)证券市场缺乏高端人才;

(6)重庆直接融资内部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比例不平衡,债权融资规模较小。影响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上市,不利于扩大流通股比重。

对策:

(1)针对“两江新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证券市场投资、融资、价格发现和资源优化配置等功能。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充分利用以股票、债券等形式进行筹资的金融脱媒趋势,发展公司债券市场,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多渠道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增加IPO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等高端业务,鼓励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更有效地筹集资金;

(2)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采取差异化策略,解决重庆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小、行业分散、竞争能力弱等问题;

(3)促进辖区证券公司实现质的飞跃,在严格遵循有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鼓励西南证券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开拓资产管理、融资融券、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等业务,通过适当的方式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使之向现代大型综合类券商的方向快速发展,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融资、投资平台;

(4)通过对重庆本土证券机构增设网点、改造升级以及引进渝外证券机构等方式,扩大重庆证券业规模。同时,注重提高证券业务的开拓创新;

(5)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整体素质;

(6)引进和培育证券业高端人才;

(7)制定鼓励企业上市优惠政策,推动重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

 

3、保险业

问题:

保险业业务单一,分支机构数量偏少,保险资金相对不足,资金流向未达到优化配置目的,产品结构不太合理,功能单一,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市场离规范化发展尚有一段距离。在引进外资机构方面尚需加大力度。

对策:

推动保险业务创新,并通过创新不断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引进各保险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更多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江北。建立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协调发展,产品结构合理、服务水平良好、功能发挥充分、市场规范发展、监管依法高效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

鼓励设立保险研发机构、客户服务中心,争取国际著名的保险经纪公司、公估机构在重庆设立分支机构。继续巩固和深化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成果,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保险服务领域。加快开发个性化保险新品种,满足多层次保险需要,发展网上保险、远程理赔等业务;发展养老、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设立重庆市江北区农业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

 

4、信托业

问题:

信托业处于初创阶段,信托在重庆整个经济发展中尚未起到应有作用,在房地产业中没起到应有的融资平台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重庆经济发展。

对策:

大力引进信托公司,支持已入驻的信托公司做大做强。

 

(二)农村金融

问题:

随着城乡统筹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从乡镇起步,所以重庆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尤其是一些地方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大额贷款融资。但目前农村金融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农村金融政策性投入不足,对资金需求缺口大。新农村建设所需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金额大,还贷期限长,资金需求政策性特征十分明显。同时,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资金需求大,项目政策性强。这都需要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使得商业金融力所不能及;2、金融结构不合理,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缺失。这首先使得融资、投资双方的金融信息采集面临困境。对金融机构而言,相较城市企业而言,向乡镇企业放贷时缺乏财务报表、数据资料等资料作参考,用于考虑是否提供信贷的调查沟通时间过长,再加上贷款规模往往不大,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承担向农村放贷的时间和成本。对农村乡镇企业而言,金融服务缺失使其获得金融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有限。即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健全,但对金融产品的了解认识、形成需求和最终使用更多是来自于金融机构网点介绍。相较城市而言,农村对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加剧了供需矛盾;

3、农民、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没有满足农民、农业、农村的资金需求,反而使资金大量流向城市。

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重庆农村金融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等的开发性金融支持。争取市财政对涉农金融机构及其涉农贷款所得税和营业税等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的政策。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专项奖励金,用于奖励对农村金融服务贡献较大的基层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出台多条农村金融创新鼓励扶持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给予财政补贴,帮助试点机构实现健康发展;

2、改革完善重庆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机制。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农合力。发挥农商行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三农”信贷的支持。完善邮政储蓄制度,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增强其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支付服务等功能,增强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引进外资,服务“三农”,鼓励在重庆的外资银行设立村镇银行;

3、完善金融所有制结构,创新重庆农村信贷模式。

 

(三)中小微企

问题:

中小微企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中小微企经营困难的问题主要在于企业融资难。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层次不够丰富,市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

对策:

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更高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与交流,高起点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重庆扩大开放,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的进程中,金融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将更好的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在当前国家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中小企业通过间接融资较难的背景下,创新直接融资金融产品显得更为必要。

 

 

(四)对外交流

问题:

渝外金融机构偏少,渝外资金流入规模偏小,可持续发展缺乏更多好项目的支持,缺乏对金融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研发能力相对薄弱。

对策:

引进渝外金融机构,补充其金融体系,达到合作、补充的目的,又可引入新的金融资源、经营理念、 管理经验;

招商引资,吸引渝外资金来重庆投资;

引进好的投资项目;

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与培育。金融产业的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金融经济、法律、财务和计算机等方面专门人才。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来渝发展、创业,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

 

(五)房地产金融

问题:

随着重庆经济发展与人才聚集,对高品质住宅或别墅的刚性需求远未得到满足,房地产业高、中、低比例不够合理,融资渠道单一、狭窄,较少使用信托、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重庆本来具有的通过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并驾齐驱共同拉动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延缓了重庆经济发展速度,影响了重庆经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策略:

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开拓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平衡好建设资金。银行、资本市场、信托等互相配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补,以此推动重庆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和完善,以此加大投资力度,使重庆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建材、纺织、家电、就业等)的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并驾齐驱,一起拉动重庆经济的发展。

四、实施效果展望

经济金融的关系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又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经济的核心。 对重庆金融业问题及对策的分析,需要长期的实地考察和调研,而重庆金融创新对重庆经济腾飞、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打造重庆金融经济协调中心的构想不仅是解决重庆金融经济现存问题的当前措施,更是确保重庆金融经济稳健、快速、科学发展以及经济结构合理的长效机制。以上《规划》(调研报告)就是笔者根据经济金融的辩证关系所做的战略构想,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和金融改革,与“十二五”规划、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高度契(吻)合、一脉相承,已得到业内人士及许多专家权威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根据他们初略估算,若按规划的思路实施,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非常巨大,有人估算其产生的GDP可高达几十万亿之巨,其实施能在渝培育许多优质企业,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实现产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保持合理的比例,进而提供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为解决民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领导得荣誉,企业得利润,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这是笔者(及其团队)长期关注、研究金融经济问题的结果(结晶)。

后记: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在其名著《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曾意味深长的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生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美国国内消费与投资不匹配。由于美国国内很多产业转移至国外而导致产业空心化,而且大多数美国国民都是寅吃卯粮,超前消费,储蓄非常少,利用美国的世界货币优势大量印刷美圆和国债,导致消费虚高,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积累了大量泡沫,为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金融本来应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结果在美国最近几年庞大的虚拟经济远远超过了相应的实体经济,使得金融资产市场成了赌场,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美国由于其自私的打算在全球产业分工的U型链条中高居研发的优越位置,而将它认为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制造转移至包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使其产业空心化而失去了生产。这是一个生产生产性)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虚拟化的过程,这过程的完结就使其经济再无往日的荣耀,害人又害己。实际上,这种生产不仅是霸权国家盛衰的重要基础,也是一般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基础。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

一国经济只有具有生产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新鲜的动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倒塌只是迟早的事,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就是这样。说白了,一国的经济金融全仰仗它的制造业。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就业的大水库、改善民生的主渠道、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制造业真正强大起来,我国经济发展才有良好的基础。反之,制造企业的环境如果继续恶化,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失去基本动力。时下,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关键还是在于中国的工业化是否能顺利完成。

欧债危机也是欧洲经济发展模式失败的结果。长期以来,欧洲在消费主义思想的主导下,奉行消费至上的观念,致使国内储蓄不足,寅吃卯粮现象严重,政府和私人部门长期过度负债。长期的高福利政策是欧元区诸国财政负担沉重一大诱因。这些国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的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财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

以上《规划》(调研报告)是笔者在总结西方国家金融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的基础上萌生的,目的就是要摆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扶植和培育优质产业,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

 

     作者简介:黄煦凯 (黄德思),男,汉族,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 籍贯:四川成都,经济学硕士。 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成果 :1、比较中外助学贷款尝试建立"教育发展银行"《武汉金融》 2004年 第07期2、关于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2期3、运用分析热力系统的熵理论分析中国金融生态《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第3期4、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关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5、中国金融生态:现状、成因及对策——基于“熵”理论的分析《当代旅游》2011(8)

 

研究方向:金融、国际金融等;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和世界以及区域金融经济的动态并有独立思考。

完成时间:2011.12.13

通讯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周路999号 邮编:610039

联系方式:手机 13880128576  电话:028-87721131

Email:huangxukai2008@126.com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石家庄站 sj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