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沣,王祥沣讲师,王祥沣联系方式,王祥沣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易经国学大师、一学思想创始人、沣易堂掌门人、奇门金融战法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王祥沣:杨救贫传说
2016-01-20 13079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他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三月初八戌时,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祖籍广东信宜,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后寓居江西于都、兴国等地,自称救贫先生,是我国唐代相地的形势派大师。《辞海》中收有杨筠松条曰:杨筠松窦州(今广东信宜县)人,精堪舆术。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犯阙,断发入昆仑山,后以地理术行世,时称“救贫先生”。《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杨筠松乃断发经仑,步龙一过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称救贫先生是也。卒于虔,葬于药口。《地理正宗》、清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中均有关于杨筠松的记载。杨筠松后来定居沙河镇境内杨仙岭。他在杨仙岭设坛修研学术,传授高徒,研制杨盘,与赣州融为一体,故《四库全书》载曰,杨筠松赣州人,不无道理。宋代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

  他在朝中任职期间,与琼林御库的司库总管相处甚善,便给他提供了进库阅读甚至借出库内藏书的方便,从而使他获得潜心披阅中国勘舆学鼻祖青乌子的《葬经》、郭璞的《锦囊经》、陶侃的《捉脉赋》、一行和尚的《界水说》、司马头陀的《水法》和丘延翰的《八字》、《天机》等一大批珍贵古籍的机会,使他的勘舆理论大有长进。但在他决定弃官而去的前夕,他根本没有萌生私自吞没这些借回家的典籍书的念头,而是当着司库总管的面,一一清点、如数归还。对杨救贫趁着兵荒马乱、逃离长安一事,历来流传着说他在混乱中,利用曾在皇宫的琼林御库供职之便监守自盗,将库中珍藏有关风水地理方面的经典秘籍带到民间,这种说法与杨筠松的为人处世之道格格不入,不无以讹传讹之嫌。他为人素来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性格,因此,他才能平心静气,心安理得地回到民间,去做他愿意做的事。在这一点就连《四库全书》子部七中,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和总校官隆费墀等四人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奏呈给乾隆的 “提要”中,也为杨筠松辨诬,“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至函秘术以逃,后往来于处世。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

  唐朝晚期,统治阶级奢侈日甚,朝政腐败、赋税苛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揭竿而起,四方响应。从者如云,义旗指处,所向披靡。唐广明元年(公元八八○年)十二月初五,起义大军占领潼关、攻克长安。唐僖宗李俨在“百官皆莫知之”(《资治通鉴》卷二五四)的紧急情况下,携带三个妃嫔、四个亲王,仅有五百名神策“军”护驾,仓皇逃出长安,“奔驰不分昼夜”(同前)地逃往西川。这时,出身清贫,为官廉洁的杨筠松,目睹李唐王朝的腐败,早已心存芥蒂。他淡泊名利、不恋权位,趁机弃官为民,与知友赣州人濮则魏一起离京南下,走到湖北武昌时,遇到鄂州刺史廖銮,由其引导来到当时的虔州。远离长安,回归民间,以他平素悉心钻研的勘舆术,浪迹各地,为世人勘察,择定吉穴佳壤,营造祖先坟墓。在古代实属难能可贵。

  杨筠松在赣南的兴国、于都和宁都一带广招徒弟,开展讲学活动,授以青鸟术。杨仙岭还有杨筠松当年设坛讲学遗址。杨仙岭有许多弟子是堪舆名流。他的高徒有曾文迪,刘江东、廖禹、赖布衣、刘谦等。还有明十三陵勘测营造者廖均卿、上海古城营造者李国纪、为福建永定著名园形土楼——承启楼选址设计者陶张都是他在赣南的弟子,深得杨筠松真传。

  杨筠松平素自奉节俭,布衣芒鞋,深入民间。他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以他的风水地理之术,帮助贫苦百姓,在民间有口皆碑,称之为“救贫先生”。从此,“救贫”二字的名声大振,不胫而走,而他的本名在广大百姓中,反倒知之者不多了。在勘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选定阴阳二宅的最佳穴址。他的学说经过发展、完善的过程,逐渐演变、形成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也称“形势派”或“峦体派”。他著有《撼龙经》、《疑龙经》(上中下篇)、《疑龙十问》、《卫龙篇(附)、《变星篇》、《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勘舆学理论著作问世,并被悉数收入《四库全书》、流传于世,给后人留下来一批宝贵的财富,后世勘舆界尊称他为“形势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的风水地理祖师,以有别于“福建派”,亦称“闽派”的“理气之法”。

  杨救贫久住于都、兴国等地,遍游赣南的名山大川、踏勘、择定了难以数计的吉穴佳壤。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的管氏宗祠(继述堂)的祠址,相传就是他择址、定向的。有一个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传说,就是叙述管氏族人说他到芒筒坝去勘定兴建祠堂的祠址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阴错阳差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杨救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当他因为衣着随便,受到冷落,内心也难免极为不快,而当他意识到由于自己的意气用事,因而给对方造成无不挽回的伤害,又感到深深的内疚、不安。

  唐天佑三年(公元九○七年),相传杨救贫为赣州的一个官吏勘踏祖坟吉穴,酒后失言,遭到猜忌,用阴阳壶盛青酒,使他慢性中毒,在买舟东上返回于都的途中,毒性发作,死在舟中,时船已到于都宽田的药口(亦名乐口)。《于都县志》(清同治版)载:“卒于赣,葬于中乐口”(于中乐口的于,繁体为“雩”,有古籍误“雩”为“云”,便成“云中乐口”,即今山西大同)。 距杨公村管氏宗祠仅二华里许。

  杨筠松卒于杨仙岭,由其高徒扶柩舟运人于都,葬于药口其生前卜定的墓穴。杨筠松安葬地地方叫杨公坝,原名“芒筒坝,为纪念这位救贫先生而改名为杨公坝,地处于都县宽田乡境内,紧靠梅江河畔,距县城45公里。明万历七年县令叶梦熊在此竖碑纪念曰“唐国师杨公之位。”清段道轩、吴肇龙立碑曰“皇封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之神位。”至今古碑犹存。

  时逾千年,梅江改道,杨救贫墓早已游入河底的不可知处,迹不可寻。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太守叶梦熊曾在梅江西岸,江水从河头村急转直泻寒信峡的山嘴处,正对着杨救贫墓址,立了一块红石日照碑,以资纪念。四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块碑上镌刻的“唐国师杨公”字样,仍清晰可辨(此碑现为于都县博物馆收藏,而在原处由于都县人民政府另立了一块石碑)。

  师傅有父母之恩,徒尊师长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徒弟们每年扫墓,维修杨仙岭修炼故址。漫长岁月中,故址几经毁损又几经修复。到清同治壬成年(1862年),杨仙岭鸡公石下仍有无人看守的杨仙坛一间。后经历战乱炼坛遭到破坏,群众自动集资重修,建新万寿宫,扩展建筑面积,招聘一名斋公看护。文革中人去庙倾,林毁山空。至此,只余下天造奇岩、粼粼石峰。那座名为“继述堂”的管氏宗祠,现在依然屹立在梅江东岸的芒筒坝,后人为了纪念风水地理大师杨救贫,改芒筒坝为杨公坝,至今仍称杨公村。当地群众咸简称之为“杨公”,这一称谓,显然含有纪念前贤的深意在焉。

  岁月易逝,青山永存。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关于杨救贫这位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古人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茶余饭后、炎夏纳凉,隆冬围炉之时,人们津津乐道,兴味盎然。我相信,这些传说将会永远、永远地流传下去。改革开放后,镇政府正以杨仙杨仙岭为旅游景点开始规划沙河镇的旅游业,让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先师遗迹重放异彩。

  

  在民间口口相传的相当一部分传说中,人们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给一个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一心为贫困百姓排忧解难的杨救贫,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尊称他为“仙师”、“仙人”。如有的传说,把他说成可以作法,呼唤雷霆,击葬一个作恶多端的凶儒;又如有的传说,说他口中念念有词、诅咒一个恶人,后来果如其咒,恶人烂背、瞎眼……正因如此,就把人们导入了一个误区。一提起杨救贫公和风水地理,便与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在他的理论与实践中,往往有不少含有从实际出发,符合辩证唯物和科学的成分,不加分析地一概斥之为唯心、迷信是不公正的。

  

  一、预知晴雨

  这一年天下大旱,每天天空都是湛兰湛兰的,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太阳毒毒地烧烤着大地,地头山坡的野草晒得枯黄,田里的土干裂得一块一块,禾苗耷拉着脑袋,眼看就要颗粒无收。农民天天抬头望着天,期盼天天老爷老善心,下一瓢泼大雨,拯救万物生灵,他们用民间各种办法祭天求雨,请苍天不要殃及子民。有人堆集干柴,点火燃烧,祈祷管水之神河伯见火赐雨救之。有人在雷神庙前焚香跪拜,求雷神爷催云助雨,对付旱灾之神。但是这些都不灵验。

  这一天,杨筠松家又聚集了一伙满脸愁容的农民,七嘴八舌,怨天忧人。

  突然外面传来一声“要下雨啦”的叫喊。

  这声音虽然稚嫩,却像炸天巨雷,引起大家一阵骚动。

  大家循声望去,喊叫的原来是杨筠松,这一年他才七岁。大家一看是黄毛小子在胡言乱语,十分恼怒。

  “要下雨了!”杨筠松嘴里还在念叨,并做手舞足蹈状。

  大家立即起身,向杨筠松围扰过去,连忙问:“你怎么知识要下雨?”

  杨筠松指了指院子中央一株不知名的树。大家这才看清楚,树上正绽放着一朵鲜花。杨筠松说:“这花突然开了,一定要下雨。”

  话刚说完,突然天上乌云翻滚,雷电大作,一场滂沱大雨即刻下来,大家顿时喜笑颜开,都说杨筠松是“圣旨口”。

  杨筠松何以言之凿凿,断定将有大雨来临呢?话还得从紫金马鞭说起。

  当杨筠松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母亲还怀着他改嫁不久,便生下了他。有传说讲,当他出生刚脱离母体时,小手中紧紧抓着一段脐带,民间俗称为“柴金马鞭”。

  脐带乃连接胎儿和胎盘之血管,又腥又臭,民间总认为是不洁之物。接生婆轻轻挪开杨筠松小手,拿下脐带,取来一把干稻草点燃,将脐带丢入,一齐化为灰烬,然后将之倒入尿桶,泼在屋后的菜地上。

  谁知过了几天,菜地里竟长出一株不知名的小树,且越来越大。更怪的是树止有一朵鲜花,一年四季,常开不败。杨筠松每天都要围着这株奇异的树玩耍。

  久而久之,杨筠松例对这朵鲜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发现凡是花瓣绽放,这天便要下雨。花开得越盛雨越大,小开则有小雨,若花瓣紧闭,当天则是万里无云,烈日当空。杨筠松将之称为“晴雨花”,凭花开花合来预知天气。

  小小年纪的杨筠松能预知晴雨的消息不迳而走,十里八乡都知晓,还真有不少人上门求问,每次预报都极为准确,丝毫都没有差错。

  一日,杨筠松与邻居小孩外出玩耍嬉戏,意忘了给家中黄牛喂草。等他记起该回家喂牛时,黄牛饥饿不堪,已挣脱缰绳,将菜地的蔬菜吃个精光,就连那棵能预知天气的小树也连叶带根吃得不见踪影。杨筠松见状号淘大哭,死命鞭打黄牛,但无济于事。此后,杨筠松虽成为风水地理祖师,但却再也不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二、杨仙岭的来历

  赣州市沙河镇东北部贡江边上有卒山岭,山势险峻,怪石嶙峋 。

  相传很久以前,山中藏一妖精,平日四出恐吓乡民,并堵水绝源,造成周围一带年年旱灾,百姓无法谋生,只得背井离乡。唯有刘氏一家,祖孙二人,一老一幼,加之家境贫寒,无法外。于是一面设案焚香,一面继续辛勤劳动,以求生存。

  一天,救贫仙人杨筠松路经山下,见一老一小正焚香跪拜,便问:“为何此处一片荒凉,而独你俩在此燃烛焚香?”老人答道:“因山上妖精作孽,以致民不聊生,众乡亲只得离乡背井。我因家贫年迈,孙儿年幼,无法外迁,只好诉神灵保佑,艰苦耕种,以求生存。”杨仙听后,对老人境遇深感同情,对作恶妖孽十分气愤,遂举起赶山鞭朝山劈去,一声巨响,山石四处飞落。碎石四迸,有一块落在罗坑村罗坑溪之北,变成一座黄土山,气势昂扬,像一只黄斑猛虎,高仰着头,竖起一要铁鞭似的尾巴,怒视前方,摆出一付迎接恶斗的架势。在溪对面,隔着几垅农田的李屋背后,也落下一块巨石,变成一座黑色的山,像一条从吊钟山黑压压的森林里闯出的青色蛟龙,它正眼鼓鼓地瞪着对面的黄斑虎。入夜,龙吟虎啸,声震山谷,听此巨响,只见黄尘滚滚白浪滔天,龙虎正在鏖战。直到鸡啼三声,晨曦初露,村中才恢复宁静。黄虎、青龙的尸体化作两座山,永远地躺在那里。杨筠松鞭劈山岭留下一条长长的鞭痕,后来成为一条常年流淌不息之小溪,灌溉周围良田,从此,再也不见妖精猖獗作恶了。

  杨仙临别,赠送刘老人薯种一只。刘老栽之,长势茂盛。到秋收时节,红薯不仅产量很高,而且鲜嫩肥胖,香甜可口。这一喜讯很快传开,众乡民纷纷返里。从此,乡民辛勤劳动,努力耕作,安居乐业。

  百姓为了感激救贫仙人,自愿募捐于山顶建杨仙祠,祠内安放杨仙之塑像。朝夕俸祈祀,香火鼎盛。从此,这山便称为杨仙岭,一直沿用至今。

  

  三、十八滩的传说

  在赣江上游近300公里的江中,原兀立着18座巨石。那里水流湍急,旋涡密布。来往船只经过此处,都得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就会船翻人亡。这就是有名的赣江十八滩。

  传说,赣江原是江道通畅并没有这十八滩,唐朝末年有位姓杨名筠松,人称救贫仙人的堪舆家,精通地理之术,手中有一根赶山鞭,有移山填川之功。杨救贫因避唐末之乱,路经虔州称王,知杨救贫深通地理之术,请求杨看看虔州的风水如何,是否可筑皇城而称王。杨救贫受托踏看地理。见虔州三面环水,就像一只硕大的金龟,城廓四周的10条山脉由远处起伏而来,宛如10条青蛇,远远望 去,犹如“十蛇聚龟”,是块极佳的风水宝地。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章、贡二水在虔州城北合流为赣江,滔滔江水直朝北奔流,江面太宽,水流以太大,风水都被这大水给带走了。卢光稠称王心切,一面令人筑皇城,一面托杨救贫作法赤地千里水。

  杨救贫受托,带着赶山鞭匆匆起程,赶往赣江下游。至那里后,他精心采选了18块像小山一样的巨石,然后作起法来。顷刻间,18块巨石都成了18只活蹦乱跳的花猪仔。杨救贫挥动赶山鞭,18只花猪崽前前后后沿赣江往虔洲方向奔跑。

  赶呀,赶!杨救贫经过来回奔波,已觉得周身疲乏。恰好经过一段松软的沙滩,心想,反正离虔州不远,不如在此歇歇再走。于是,他便躺下休息。不料这一躺,便不知不觉朦朦胧胧地睡着了。

  正好观音菩萨路过,远远看见一群猪仔往赣江上游奔跑,觉得奇怪,留神一看,原来是一些石头。心想:“谁将这些石头赶来?”于是便扮一村妇在河边洗衣,看看是谁作法赶石。

  再说杨救贫一觉醒来,见猪仔已跑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沿江追一外,见一村妇埋头在河边小船坞衣,问:“大嫂,你可见一伙猪仔从此跑过?”村妇站起来,上下打量了一下杨救贫,答道:“不曾看见有什么猪仔经过,倒看见上游有好些石头!”他听后,知这村妇并非凡人,赶山这事已败露,转身便走。那18只在江边蹦跳奔跑的猪仔被观音菩萨点破,变成18块巨石滚入江中。从此以后,赣江在赣州至万安一段就有了这十八险滩。

  

  四、杨筠松与鸡公石

  在杨仙岭西南麓、海拔412米主峰和石船峰之间 有块巨石,高约7米,宽5米,状若举头啼鸣的公鸡。据说,明末清初,山下居民稀少,山上林木苍郁,藤缠葛绕,樵夫莫能人。拂晓及午时?为探究竟,村民遂斩荆穿林,越麓登颠,始发现此石化成公鸡在啼叫,故称其石为鸡公石。

  杨筠松从京城长安来到赣州,隐居于此。他登崆峒,览胜境,了望赣州城池地形如巨龟,故留下了“南门头,东门口,龟角尾”的民谚。

  

  五、杨仙岭与羊石岭

  黄巢农民军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城,国师杨救贫仙人弃官人赣州,他登崆峒览视赣州城,只见章贡二水环流合抱赣州城廊,在龟角尾八境台下相拥,会合城赣江,掀起千层浪,冲出赣石十八滩,奔腾澎湃人鄱阳。

  杨仙云游四海,见多识厂,看见赣州城中高边低,形似龟背,钟灵毓秀,大有天朝京都景象。但他看到美中含庇,形有不足,决定出臂相助,以完善之。

  杨仙来到于都,饱览山水地形地貌,发现旮旯群山中有马、牛、羊、麂和田螺五只山精。他想,何不作法,命他们一夜之间赶赴赣州,围筑京都大千气概!遂念起密咒,挥动赶山鞭,喝令这五只山精,戍时起程,卯时到位,不得有误,否则严惩。

  马大寻思,我日行千里,赣州距此仅有百里,待我先酣睡一觉,养精蓄锐,子时上路也不迟。牛二说:“马大哥,你善驰,为何不动?”马大说:“相煎何太急,待睡一觉不迟。”话未说完,睡意已有几分。

  牛二想,我走路虽不及马大哥,但与其他兄弟相比也不赖,何必这么急呢!想着想着就进入梦乡。

  麂和羊的脚力虽不能与马大和牛二相提并论,但与田螺小弟 比,那向简直是大人一小孩比。他们想着自己,听着马大哥鼾声如雷,看着牛二睡眼惺忪,也主抹下眼皮渐渐梦见周公了。

  此时此刻,只有田螺小弟 唉声叹气,翻滚折腾,倒尽锦囊,却始终搜寻不出妙计。爹娘没给长腿,走得慢,没办法,只好遵命先行。田螺左摇右摆,好不容易才爬到了江口圩。这时恰好有去赣州赶早市的夜行船地埠头解缆起航。田螺心喜:我何不借他人之腿远行?想着想着,便不动声色地吸附在船舵和横梁上。吱啦啦的摇橹声,唏溜溜的流水声,合奏着一支动听的交响曲。田螺听得美滋滋的。

  船在卯时到达了赣州涌金门码头。这时一个健壮汉子挑着一担水桶到码头汲水。田螺趁他放下水桶的那一刻,马上吸附在水桶底下,由那汉子挑着进了城。

  汉子倒水时发现了田螺,心想,这个田螺真有灵气,等我挑完了水,把他献给我的主人美餐一顿,兴许还能偿我几两白花花的银子。可是等汉子第二担水挑回来的时候,豪华大宅不见了,只见一座大山横在眼前。原来这是田螺小弟变成的一座山,市民叫它田螺岭,官府称它为贺兰山。

  羊四假寐一阵,心想,我脚力不胜,误了时辰,杨仙的赶山鞭定会打断脊梁。于是,赶快迈蹄启程,奔到华林寺村东北角,距赣州城还有20华里,天已微明。这里, 北岸梅林村有一个早起打扫庭院的老妪,看见贡江南岸有座奇怪的石山在向西急奔,甚是好奇,情不自禁地将扫帚一挥,脱口呼喊:“大家快来看呀!对面的石山会走路啊!”被扫帚秽物一指,还在奔驰的羊山顿时失去了灵性,动弹不得,永远留在了那里。于都旮旯的羊山精,满山怪石嶙峋,状如卧羊,人称羊石岭。杨筠松见此地充满灵气,隐居于此,纳徒 传道,戊烷祖师,后人尊称为杨仙岭。

  麂三一觉醒来,不觉已交亥时,瞪眼大骇,急不择道,慌忙奔跑,在江口贡江右岸,天已大明,时辰已到,不能再行,化为麂 山。

  马大和牛二醒来,已交寅时,急忙狂奔,不出于都境界天已大明,滞留在于都县西。

  至此,旮旯山的五山精走了,遗留下一马平川的盆地。山精贪睡误事,留在沿途,各自东西。有民谣曰:

  旮旯山,山势险,曲径通幽树生花;

  山精走,出平地,六畜兴旺米粮川;

  杨救贫,失机缘,大业未成心地诚;

  于都有了新天地,赣州冒出杨仙岭。

  

  六、为张某改变命运

  赣州城内有个张某,在繁华的街上开了家小杂货店,虽衣食不愁,但有几件烦心的事,常常困扰着他。

  一是身体。人到中年,表面上看上去张某的身体倒也健康,但不知何故,他三天两头,头痛发烧,浑身不适,请场面中名医会诊多次,都说不出所以然。

  二是脾气。生意人讲究个和气生财,即使买卖中有个冲突,也得忍一时之气,赔上灿烂笑容,化干戈为金钱。可是张某却经常肝火旺盛,无缘无故与顾客大吵大闹,影响生意。奇怪的是,他说,明知这样不对,却忍也忍不住。

  三是后人。张某已取两房都未传到后人,这着实使他寝食不安。

  有一天,听来买货的客主说,某村有一老妪善卜卦 ,如何如何灵验。张某心一动,带了些礼钱,前往某村找到了老妪,将自己的苦恼一五一十告之,希望指点迷津。

  老妪迷着昏花老眼看了一下张某,略为思考后挤出了四个字:“命中缺水”。

  回到家中,张某躺在床上,回味着“命中缺水”的味道,联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桩桩件件事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既是缺水,就得想办法加水啊!张某心领神会,立即将自己名字中几个字全部改成带水偏旁的字。

  令人遗憾的是,命中加水以后,张某的烦恼依然如故,并未有丝毫的变化,张某陷入了更加痉的境地。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隔壁邻居知道张某的苦恼后,又给他指出了一条路,说有一个叫杨筠松的,擅长风水地理,何不请他为你祖上择一佳穴,兴许能助你改变现状。

  张某托人找到杨筠松,将自己的情况如实相告,恳求杨筠松帮忙解除自己的痛苦。

  杨筠松虽曾为国师,皇宫大臣,但平易近人,为人下直,见张某情真意切,便爽快答应为张某家勘踏阴宅。

  有一天,杨筠松在沙河勘察地形,爬高走低,已有几份倦意,来到一条小河边,就着草地盘脚而坐。

  小河顺着山边汩汩流去。河中间有人用大小鹅卵石垒起一道小坝,水流到这里形成一处深潭,水又清澈又满。

  杨筠松环视一周,看见深潭边有连绵几座小山头,形状像奔跑的水牛。这种阵势酷似一群水牛争先恐后扑向深潭。

  杨筠松认为张某祖坟安葬于此最为合适,并为此穴定名为“水牛下潭”

  张某按杨先生的意见在此安葬一坟。自此,张某不仅身体日渐健壮,脾气变得温和可亲,而且家运亨通,百事百顺,张某 内心充满了对杨筠松的感激之情。

  但张某还有一忧。原来,杨筠松临别时曾告诫他,水牛是不能离开水的,此坟既叫“水牛下潭”,这座坟也主不能没有水。有水,牛则活,无水,牛将另觅他地,到时,则恐有祸事降临。

  张某担心的事缍发生了。有一年,天旱无雨,大河断流,小河干涸,深潭见底,群牛弃潭而去,从此,张某家道中落。

  

  七、神秘三宝

  民间传说杨筠松曾得到过异人传授的三件宝:能赶山移岭的赶山鞭,能指点观龙察穴疑难的无字天书,能舀干河水的铁灯盏。

  相传,赣州沙河周围原是层峦叠嶂,群山连绵。百姓住 在白云处,耕作的田地是依山势排成的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进出大山的通道比羊肠还细小。虽说靠山吃山,但山太多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人们常常心中生出奇想,如能将这里的山赶到缺山的地方去,给百姓一方平展的家园,该有多好!

  有一天杨筠松走崆峒,越酒坛,日已当是,仍在大山里转,抬眼望去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山岭岭。

  这里前面传来一阵猪的嗷叫声,定眼一看,原来是几个彪形大汉抬着一头肥猪,大汗淋漓,在狭小的山路上步履蹒跚地行走。

  杨筠松一打听,原来是去赶集卖猪的农民,他们半夜动身,已走了7、8个小时,无奈山多路窄,离圩镇还有不少路。

  杨筠松由此及彼心想,大山挡道,还有多少百姓受阴。他立即叫来几个徒弟,察看四周山形,研究哪里的山可留,哪里的山该移。

  勘察完毕,杨筠松挥起赶山鞭,像赶牛驱羊般,把赣州东边的一大片山赶到山少的福建。一个个山被移动,一座座岭被赶开。倏地,峰山脚下出现一马平川的土地。从此,崆峒山周围的人们安居乐业,百业兴旺。

  赣州沙河除了无数和大山给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外,贡水泛滥也曾经危害百姓。

  有一年正是临近早稻收割的时候,山洪奔泻,贡江河水突然暴涨,水面高出河床,汹涌灌进农家田园。猝不及防的众多百姓,来不及带任何东西,只顾扶老携幼儿往高处跑,保命要紧。

  眼看喜新厌旧到手的庄稼淹了,眼看着用一辈子积蓄建好的房屋被洪水浸泡着,鸡啊、猪啊、牛啊在波涛中挣扎呼号,老百姓心里痛啊!

  杨筠松此时正在生病,躺在床上。得到徙弟报告,他连忙支撑虚弱的身体,乘着一叶小舟,迎着风浪察看水情。

  这时,映入杨筠松眼帘的是汪洋一片,山岗上,屋顶上站满了绝望的人。此时由不得杨筠松多想,他立刻舞动赶山鞭,迅速调集几座大山,形成大坝堵在贡江边上,挡住 汹涌洪水,贡江之水立即改道向他处奔去。

  洪水是堵住了,但存积在大坝内的洪水怎么办?“拿铁灯盏来!”杨筠松说。徒弟从他的布袋中取出一盏油腻腻、黑乎乎的灯盏,交给杨筠松。只见他将铁灯盏往水中一沉,舀起一盏水。说来也怪,刚刚还是四处横溢的山洪,立即消退下去,地面的积水一下子 全干了。房子照老样子还在,田里的稻子也未受损失,鸡鸭牛羊也回到了自己的窝。老百姓真是欢天喜地啊!

  回到家中,杨筠松正翻开无字天书,想从中找到治理赣州山水的良方。这时,赣州节度使差人请他前去商谈要事。后来发生了杨筠松受节度使谋害而死之事,无字天书从此失传。
八、酒后泄天机

  公元906年杨筠松死了,终年73岁。他死得有点冤枉,祸事出在酒后失言。

  事情还要从当时赣州城文武两官不和说起。唐代赣州是个重镇,地理位置重要。为了治理赣州,既设了节度使,又设了刺史,一文一武。两人开始还相安无事,后为争权夺利经常发生矛盾。刺史趁机向皇帝密奏,参了节度使一本,告他心存反骨,图谋不轨。结果,节度使遭皇上训斥,心里郁闷不乐,反唐之欲越发强烈。节度使身边的军师们最了解他的心思,常在他耳边灌输“帝王本无种”的思想。节度使也想早日黄袍加身,但怎么样才能如愿以偿呢?

  一日,有一位军师给节度使出了个主意:“要坐金銮殿,必得帝王风水”。杨筠松这位风水师,当时正好在赣州,被请进了节度使官邸。当晚,节度使设宴款待杨筠松,他对杨筠松说了一大通“见到杨国师乃三生有幸”等言不由衷的话后,便频频劝酒。杨筠松酒量小,几杯酒下肚,已脸红耳热。 这时,节度使移过身子,凑近杨筠松问:“杨先生是我朝国师,历游天下,可否告之,真正的龙穴,天下共有多少?”杨筠松不知节度使问话的深浅,只是一笑带过:“天地之间,真龙佳穴,遍地皆有。” 节度使接着追问:“天下龙穴究竟有多少?”此时,杨筠松肚中的酒已发力,非常兴奋,话也多了起来,便脱口说出:“高山有真龙十八穴,平原也有真龙十八穴,水中还有真龙八余穴。”孰知,酒后真言竟害了性命。

  次日,节度使便请求杨筠松为其祖上择龙穴,杨筠松也爽快地答应了。不久,杨筠松走出赣州城,沿着贡江在沙河群峰叠嶂之中,为节度使择得一处名叫“四龙汇海”的好风水。节度使的夙愿已实现,但为了独占龙穴,就必须除掉杨筠松,免得他再为别人择穴,生出第二个真龙天子。因此,他们设了一个恶毒的诡计。节度使家中有把阴阳壶。这把壶从外面看与其他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在壶内,壶内分隔成两半,一半盛美酒,一半装着毒酒,由壶把上的按纽控制。

  这天,节度使设盛感谢杨筠松。盛宴上杨知卢有加害之意,携徒逃离虔州。至于都县道中,觉腹中绞痛,问徒北:“此何地?”曾文迪答:“于都药口”。杨长叹道:“药口,药口,药已到口,死矣!此仇可不报。”乃命徒弟速返禀卢王:“如若世世为天子,须在磨角上安一水碓,十字街口开井。”曾问:“既世世为天子,仇何以报?”杨道:“磨角上安堆,单打卢王背;十字街口开井,逼得卢王自缢颈。”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毒酒发作,杨筠松昏倒在船仓里。船到于都药口,杨筠松自感不久于人世,在向随行的徒弟交待了后事后乘鹤西去。

  节度使虽然得了“四龙汇海”佳穴,但他为人阴险、狡诈,终究未成帝王之业。杨公徒弟遵师之意,说劝卢王于磨角上安装水碓,城区十字路开井。卢王为求世代为王,果从其言。不久,卢王果然背发痈疽,痛不能忍,遂自缢而死;天机泄露,落得诛连九族的可悲下场。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石家庄站 sj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