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标杆人物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华辞赋作家、 国画家
范志礼指出:哲学研究要有新视角
在为中华国学做出新的定义之后,中华传统文化标杆人物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华辞赋作家、 国画家范志礼在日前透露了其国学哲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收获、新进展。他说,以往的哲学研究有不少是停留在人云亦云孤立地评价人类哲学成果的层面上,而没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每个历史阶段哲学成果的特点及其在人类思维进化史上的位置和其在认识自然宇宙、人类社会、人及思维本身的比重,因此难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为担当哲学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哲学研究要有新视角。
为此,范志礼从哲学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宇宙哲学、天人哲学、思维哲学、人性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等六大类属不同角度对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取得的哲学成果进行了深入探索,从而揭示出了人类思维发展由简单向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由感觉到实用的轨迹。进而发现了哲学发展的真谛: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从广义上讲是爱智的学问,是思维认识的学问、是所有人类知识的总和。从学科角度讲,哲学是为人类发展服务的总学问,是研究如何做人处世的总学问,是有关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人生价值)、社会观和方法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学问。哲学发展的目标就是逐步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家园。哲学如果不能随着社会发展形成如上六大融会贯通的类属,不能科学圆融地解答一系列的有关问题,就不能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家园,就是不成熟和不完整的哲学。
哲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必然要打下不同的烙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鲜明的烙印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观,它是指引人类哲学走向成熟和完美的明灯。
总的说来,人类哲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从不同角度出发,经过漫长岁月的实践活动,伴着思维的运化,直到形成六大完整的互为表里、融会贯通的类属,并成为社会认同,成为和谐社会人们的精神食粮和世人尽享的精神家园的认识过程。现在,这一过程正在迅速地进行中。各类哲学观点在相互沟通,相互交融,各类科学成果在愈来愈有力地提供支持当代哲学的依据,并愈来愈受到哲学的影响和思维方法的影响。
附:哲学的六大类属
宇宙哲学主要指人类对自然宇宙方面的思考,包括对天、地等有形有像的自然物像的思考论述,对神、道、元、无、气、阴阳、理、规律等形上、玄像、抽象等无形无像概念的思考和论述。两者的结合点就是对物质及其运动特征和规律的思考和论述。这些思考和论述曾被人称为纯粹的哲学,它既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起点,也是周围世界造就人类的沃壤,更是人类思维进化的襁褓。
天人哲学主要指有关天(宇宙)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如古代的天人感应,现代的环保理念等。它是宇宙哲学的发展。
思维哲学主要指对人类思维意识规律、进化规律、认识规律及其功能的思考和论述。这些思考和论述往往与心、神、天相联系,是思维科学的萌芽。
人性哲学主要指对人的本性的思考论述,如性恶、性善、不善不恶等等。解决怎样做人和人的管理教育问题。
人生哲学主要指对人的价值、人的追求、人的生活方式、做怎样的人以及人才玉成的思考和论述。
社会哲学主要指对社会管理、人与人的关系和提升人类素质的思考和论述,包括道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以上六个角度的哲学分类是范志礼中华国学——哲学体系研究的大致范围。通过研究,可以知天、知地、知人、知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彻底明白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的问题,知道社会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和将来我们要建设怎样的社会以及怎样建设的问题,了解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人生的幸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