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崴,孟小崴讲师,孟小崴联系方式,孟小崴培训师-【讲师网】
家庭教育;职业素养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孟小崴:《易经》的哲学智慧
2016-01-20 13785

易经哲学智慧

1、《易经》的阴阳观

《易经》认为,世万事万物无论多么复杂,但每种物质只有阴、阳两种属性,要么属阴,要么属阳。但阴阳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阳性物质包含着阴的属性,阴性物质也包含着阳的属性,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没有阴,这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人处处事事都离不开阴阳理论和对立统一规律,中国人的哲学观实际上就是来源于《易经》阴阳观。

《黄帝内经》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

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阴阳二气理论,对人体五脏六腑等器官功能及属性进行了阴阳划分,比如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阳,五脏(肝、心、脾、肺、肾)为阴。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中医阴阳平衡学说,通过对人体阴阳的调理,来达到看病、治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由于人们发现各种花草树木也同样具有阴阳两种属性,由此又发现了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中草药。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又发现药有四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药有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咸味通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药性有升降沉浮:升浮为阳,沉降为阴。补药为阳,泄药为阴。中医理论还根据人的生命肌体与阴阳的联系,总结出了许多辩证施治的经验,比如目病治肝、鼻病治肺、耳病治肾等。

关于阴阳与病理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所以,中医诊断第一步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西方国家许多人至今对中医的望、闻、问、切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对我国独特的中医医药、经络针灸、保健推拿等治疗疾病的方法不理解,主要是对我国的阴阳理论和平衡原理不了解。

但阴阳理论在西方的许多科学领域得到了验证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二进位制,并由此发明了现代文明的计算机。当莱布尼兹在1701年看到他的一位法国传教士朋友从北京寄给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惊奇地发现,二进位制早就显现在中国的阴阳八卦里了,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8个自然数组成了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八卦中的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八卦中的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六十四卦正是从06364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位制数形。因此,莱布尼兹高度评价《易经》,他曾经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易经》也就是变易之书,……这恰是二进制算术。在这个算术中只有两个符号:01。用这两个符号可以表示一切数字。”

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玻尔(丹麦),在看到《易经》后震惊不已,认为太极图形象地表示了他创立的“互补原理”,并以太极图为其族徽核心。

西方不少专家学者都把《易经》作为潜科学来研究,还把“相对论”、“化学元素周期表”、“生物遗传密码”等与之联系起来,探索着新的发明或发现。  

1866年,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决定遗传基因的分子一共有两种,分别叫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而这两种分子结构相同,都是磷酸基和糖碱基组成。每一种可分别接四种碱基,两种糖可得八种碱基。每三个DNARNA能决定一种遗传基因密码,在种碱基中取个,经过排列组合后,总共得到64个密码,这就是人类生物遗传基因的全部密码这和我们的太极图、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排列组合成为六十四卦比较,一个分子就好像一个太极图,两种核糖核酸就好像阴阳二气或阴阳二爻,四碱基(尿嘧啶、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对应四象(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八种碱基就好像八卦,六十四个生命密码就好像六十四卦一一样。

生物遗传基因密码1953年被英国的物理学家克里克和美国的生物学家沃森得到证实。这两个科学家共同发现了DNA的物理结构,它的构造很像一个分子组成的螺旋梯,以酸基长链为主体的螺旋梯再把链条梯子转成为双螺旋双螺旋的横切正好就是一个阴阳太极图,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分子的构造和我们的太极图是多么相似。但我们祖先发明的太极图比分子构造的研究早了千年这里的玄机不论是巧合还是我们祖先智慧通达的洞见,都让人惊诧不已。

近代学者由于受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位: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博士,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阴阳理论和在阴阳理论中体现的对称原理,被广泛地引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正值和负值;物理学中的阳粒子和阴粒子,阳电和阴电,阳极和阴极;化学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现代科学中的对称理论实际上也是建立在阴阳理论之上的。根据对称理论,化学家在寻找新的元素,天体学家在寻找新的星体。

可见,易经的阴阳观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宇宙打开了一扇大门,“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刚柔相推变化其中”,“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生生之谓易”,万物藉阴阳而化生,世界因阴阳互易而奥妙无穷

2、《易经》的发展

《易经》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进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易经》的乾卦以龙为比喻,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傅佩荣先生说这六个阶段是:20岁之前谈梦,20岁以后谈理想,上了30岁谈责任,40岁谈事业,50岁开始谈经验,60岁以后谈往昔。

阶段,是指二十岁之前。十岁黄口、二十弱冠,虽然现在从法律上满十八岁就是成年人了,但古人认为未满二十周岁,还不是一个成年人,还不能行冠礼。二十岁之前,大学还没有毕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处在这个时期,正是努力学习、积蓄力量的时期,需隐忍待养,韬光养晦,既不要轻易显示才能,也不要轻易付诸行动,这就是“潜龙勿用”阶段。

九二阶段,是指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之前。人虽成为成年人了,但在社会上还立不起来,虽然进入社会之后会有所表现,但还不足以独立干事,做事还应当非常谨慎,不可过于表现自己。要虚心得到同事、上级、长辈的帮助,使自己少走弯路,这就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阶段。

九三阶段,是指从三十岁到四十岁之前。三十而立,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刚过而立之年,进入人生的发展时期,这时候更需要小心谨慎,白天自强不息的奋力拼搏,晚上还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终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做,虽然对自己太苛刻了一些,但在危险、挫折来临时,就会从容应对或妥善处置,也就不会有咎害了,这就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四阶段,是指四十岁到五十岁之前。四十不惑,当一个人的事业接近成功的时候,恰恰又是处在一个非常矛盾、非常疑惑状态的时候。是继续前进、继续努力、继续上升,还是见好就收,当进则进,不当进则止?这的确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人处在社会中,没有不惑的,说四十不惑,实际上强调了人过四十之后,就会更加小心、更加谨慎了。谨慎、疑惑并非是坏事,因为有疑惑,才会有感悟。古人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有疑惑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说明有头脑。头脑清醒就能时度势,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这就是“或跃在渊,无咎。”

五阶段,是指五十岁到六十岁之前。五十知天命,进入五十岁的人,就比较明智了,就能够听进不同的意见或建议,就不容易犯大错了,就能够像飞龙在天去悠游,像云行雨施、物品流形去行事,也就是说,已经到了大展宏图的极盛时期,在这个时期,更需要多听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兼听则明,以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这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阶段,是指超过六十岁之后。超过六十岁的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这时候再逞强好胜,不识时务,就像一条“亢龙”,有悔是必然的。六十耳顺,听一些好听话就行了,千万不可意气用事,这就是“亢龙有悔。”盛极而衰,是大自然的法则。但对于一个处于盛极的人来说,是否真会出现亢与悔,取决于一个把握的问题。亢是客观存在的状况,是条件,是外因,但遇到这般状况的人究竟是不是会出现悔,则是主观把握好不好的结果,是内因。这就告诉人们,在事业人生达到顶峰的时候,一定要居安思危,知进知退,知存知亡。

人的发展有其阶段特征,社会发展也有其阶段特征。按照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我们把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六个时期,这符合《易经》发展。自然界的阶段特征更加明显:龙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发挥作用,是因为阳气仍处在潜藏时期的隆冬;龙已出现在大地上,说明阳气开始出现,万物开始生长了,是风光明媚的春天来临了;整天勤奋努力,是春夏之交,万物蓬勃生长,是与时俱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深渊,是说处于变革时期,天道容易发生变化,时间也是夏季,天气容易发生变化;龙飞上了高空,是秋高气爽,说明天的功德已经圆满完成;龙飞到了极限将会有灾难,说明物极必反,阳气将由盛而衰,终将走向反面,时间也是又开始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3、《易经》的时势观

《易经》在许多卦中都反复强调一个思想,就是“与时偕行”。“与时偕行”就是要求我们遵从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大多数人的意愿办事,顺历史发展潮流而行。与时俱进源于“与时偕行”,就是不要用教条主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不要固守一个模式,勇于探索,勇于改革,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偕行”要求我们既不要停留于过去,也不要空想着将来,而是要活在当下,时势多变,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把握好真正的人生。

4、《易经》的终始观

《易经》认为,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界或者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周期和循环规律,一事物的的结束是另一事物的开始。《易经》的第63卦卦名叫“既济”,顾名思义,就是事情已经完成了,旧事物结束了,一个循环周期到头了,《易经》到这里也应该讲完了。但《易经》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紧接着的第64卦,就来一个“未济”,说明事物并没有完结,只是上一个周期循环完成了,下一个周期循环又开始了。但这种循环往复不是简单的重复,简单的循环,而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循环运动。

《复》卦讲“七日来复”,更进一步揭示了七天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自然规律。我国医学早就研究出人生七日或七年一个周期。一个人不吃不喝,一般来说,七天就会死亡。儿童七周岁开始上小学,十四周岁从儿童进入到少年。女性七个七年,即七七四十九岁开始绝经,不能生育了。

《易经》强调了物极必反的规律从第一卦乾卦的上爻就明确提出“亢龙有悔”,到“泰”卦和“否”卦,更进一步阐述了“泰极否来”、“否极泰来”的哲理。在《易经》64卦中,除了上卦为“艮”的卦外,上爻的卦辞基本上都体现了物极必反,相对来说都是不吉的。艮为止,停止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转机,因此上卦为艮卦的上爻,又都是比较吉利的,这也符合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一规律告诉人们,当事情发展到一定极限时,就要敢于创新,主动求变。

5、《易经》的危机观

《易经》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事切盲目自信,妄自尊大,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有自强不息精神。乾卦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修进业,自强不息”是忧患意识的具体表现。《否》卦中“否极时忧在先,否倾时喜在后”“欢乐时别忘乎所以,悲剧降临时别无可奈何”的道理;“安而不亡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道理;儒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道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等,都告诉人们要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易经》的危机意识还表现在对自然生态所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态度。《易经》的比卦九五爻辞和象辞有一句话,叫“王用三驱,舍逆取顺,失前禽”是说,古代帝王狩猎,禁止赶尽杀绝,以便动物能够生生不息,百姓捕之不尽,人民的衣食就有了来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是允许在一定的时间内砍伐林木,反对滥砍滥伐《论语》中讲:“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说孔子钓鱼而不截捕鱼,射鸟而不攻击鸟巢。孔子这种做法,应当是受了九五爻辞的启示。无论对鱼,还是对其它动物,都不能捕尽杀绝,杀绝了,动物就无法繁衍,人类也无法再捕,失去了生存环境,这就是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样也应该是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观。这就是《易经》的伟大之处。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石家庄站 sj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