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华讲师网著名讲师孙军正
毛泽东领导艺术是在实战中形成的,是高效率(短时间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以弱胜强(少量的资源获得大的成果)的致胜之道,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指导我们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红色管理创始人、中华讲师网著名讲师孙军正老师指出,毛泽东具有超高的领导艺术,关键在于善于学习,有理论基础的要向实践学习,有实践经验的要向理论提升。因为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而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种地。他从小在农村里接触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虽然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中,但毛泽东从小热爱学习,勤读四书五经,同时读一些课外书籍包括《三国演义》、《西游记》,打下了很深的国学底蕴。毛泽东在13岁就写就的《青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从中就可以看出少年时期毛泽东豪气干云的气概。
如果毛泽东一直呆在韶山的话,也不会成为后来的毛泽东。1909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写了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诗言志,可见其志向之高远。他从韶山出来以后,把学国学与伟大的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1911年10月,他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参加了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洪流,他的学习是跟国家和民族命运一起前进的。在五四运动时,毛泽东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他把这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参加爱国运动结合起来。他要参加社会运动,再加上国学的传统,他才有力量。
毛泽东学习很有创造性,从来不盲从。他曾经做过一篇国学作文。他写了500个字,老师在上面批了150个字,评价非常高,认为其观点独到,具伟大之气。这个作文讲的是,商鞅用谁能把木竿移走,给谁黄金五十两,来建立自己的威信。有一个胆大的,把这个杆子移走了,商鞅就真的给了他五十两。人家就知道商鞅有信誉了。毛泽东就是对这件事写了作文,毛泽东说,如果中国要走变化的道路,不能靠移木头杆子的做法,而是要看这个变法是否符合大家的意愿。如果你不符合大家的意愿,就无法实行,最好马上结束。如果符合的,话就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是移不移木头杆子的问题。
他一生奋斗,认真读书,留下大量手稿,对于学习国学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他是毕生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在晚年的时候,读书是躺在床上读,因为他那时候年纪大了,当我们来到毛泽东住的中南海地方,你可以看到毛泽东的生活是很简朴的,枕头上都有补丁,但是床那边放了很多很多的书。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去世前一天,弥留之际仍在坚持看文件、看书。从医疗档案的记载来看,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仍躺在病床上看文件达11次,累计2小时15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最后的生命的顽强,和读书的顽强。
毛泽东有一个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我们看到,中南海毛泽东有大量的图书,大概有九万本,借书条子五千本,现存有五万件手稿。这九万本的书,打开来看里面有大量的批注,有很多的批注。以《二十四史》为例,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周书、北齐书、一直到明史,二十四部史书,四千年的正史集成,共850本。古代的书是线装本的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些标点符号都是毛泽东点的,他看完后还总结里面的经验,并做了很多心得体会批注,内容无所不包,包括怎么改造人、怎么用人、怎么决策、怎么识别人、怎么养身。
毛泽东读史和国学是在不断思考的,而且谈出他的看法。《贺新郎•读史》一词概括了中国历史,指明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他在延安的题词“与时并进”,说的是理论和文化是跟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
说明:
1、红色管理创始人、中华讲师网著名讲师孙军正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创立九十多年以来的成功实践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系统地将中国共产党在治党、治军、治国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提炼,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红色管理学理论体系。
2、欢迎各地培训机构长期代理孙军正老师主讲的红色管理系列课程,让我们携手推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
3、联系方式详见孙军正中华讲师网博客中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