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香,刘炳香讲师,刘炳香联系方式,刘炳香培训师-【讲师网】
中央党校教授、博导、知名专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炳香: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的经验与挑战研究
2022-01-01 2408


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的经验与挑战研究

刘炳香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掷地有声的“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是对百年大党人民利益至上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关键因素的清醒认识,也是宣示党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的征程上,直面挑战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一、“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是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由本阶级或阶层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政治中坚组成的、为了夺取、影响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有着特定的政治目标、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政党天然具有代表性,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不管说还是不说,从产生那天起,一个政党支持谁、反对谁,代表谁、不代表谁,都是毫不含糊的。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宣告:“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从产生那天起,就旗帜鲜明综合、表达、维护、实现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表达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一方面把工人阶级自在状态下比较分散、肤浅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通过一系列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明确化、系统化,从而使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更加有效地参与国家政治过程,更好代表和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工人阶级的政治骨干,并通过两个途径有效聚合、发展、壮大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汇聚起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磅礴力量,包括把工人阶级分散的政治力量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团结一致的、能有效进行政治斗争的力量,以及争取其他阶级的支持,形成广泛联盟或统一战线。

一百年来,我们党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即明确表述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出:“我们,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强调:“中国是英勇坚决地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战争,在十五年的长岁月中,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1]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演讲中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党的七大上,已经走向成熟的中国,更加深刻理解并系统阐明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郑重宣示:“中国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

执政后,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途径、手段的一次次探索尝试中,遇到过一些挫折和曲折,但我们党始终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代表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力要素,但资本天然具有试图影响甚至操控政治而获利的冲动。“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宣示了党对“资本为谁而用”的态度,即由国家控制资本,服务人民,而不能让资本操控政治,服务于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明确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评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3]

一百年来,我们党筚路蓝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用行动和成就诠释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如既往“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 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感召群众继续听党话、跟党走。

二、“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必须结果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既需要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自觉,又需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其中,群众路线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4],是最直接且贯穿始终的根本保证。

一百年来,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主要通过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四个途径体现出来。宏观上,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与政治路线,也称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从全局和整体上代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微观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精准扶贫纾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处理信访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下访”,支持帮助具体利益受损的群众依法维权,增强群众的公平感、安全感。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大制度优势”[5],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是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与政治路线,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从宏观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根本制度保证。深刻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6]

执政前,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稳定的、成熟的、有能力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渐形成,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得比较好”,在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制定和执行不同时期相应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做出重大决策部署,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管理方案,通过各种公开的或地下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斗争,影响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使之朝着有利于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 如,为救亡图存,党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7]这为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解放战争中,党制定和执行了新的局势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使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翻身做了主人。

执政后,党坚持民主集中制,走群众路线,倾听人民心声,凝聚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国家实际提出自己的纲领和主张,并社会化为一般国家管理的原则和措施,使党代表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得以更好实现。一九五二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比较顺利地实行“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党的八大审时度势,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为党制定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的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奠定了基础。1958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其贯彻执行,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纠正了文革期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纲领,正确制定和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使广大群众的生活富起来、有盼头。

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在微观上关照具体人、眼前事,维护和实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方法。党章要求,“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唯一价值取向。当资源和财富不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时,在有限资源的配置和有限财富的分配中,满足谁、不满足谁,先满足谁、后满足谁就摆在面前,必须做出抉择时,“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直接排除代表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取得群众同意,前提是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从实践主体上排除了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可能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工作方法上降低了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的概率。

人民群众是个集合概念,其宏观层面的整体的根本利益,与微观层面的特定人的具体利益是统一的。一个一个特定人的具体利益,构成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因此,党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具体的不是笼统的,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同时意味着要观照具体事、服务具体人,毛泽东指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8]

群众个人具体利益多元、多样,不一而足。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满腔热情地及时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做到群众无事不打搅,有事速回应,对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推动出台政策予以普遍性解决,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坚守初心,不谋求个人特殊利益,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执法不公、小官巨腐、宗族宗教势力干扰、“村霸”巧取豪夺等,坚持原则、切实整治、严肃查处;尊重和支持相关群众依法维权,不能凡遇维权群众就一概看成是麻烦制造者。党在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谋求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时,可能无法兼顾少数人利益;政府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服务最广大人民时,可能无暇顾及少数人;政府难以避免的行为失当、工作失误可能损害行政相对人利益;某一部分群众可能为利己而损害另一部分群众利益,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盲目攀比等原因,一部分群众误以为个人正当利益受损或被剥夺,等等。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都可能引发相关群众维权。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维权视作民主法治社会的常态,及时了解掌握完整准确的信息,不断拓展群众维权渠道,积极支持、正确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维权。

三、“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追求的结果。一果多因。其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直接关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心理认同、依靠力量、奋斗动力,是其最关键因素。在主观上,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的愿望是强烈的,但在客观上,党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这里所说的挑战,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可能会遇到障碍或困难、发生中断或改变;当“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可能给相关干部带来直接的、可预见的不利后果,或该代表的不代表,不该代表的却代表可能给相关干部带来直接的、可预见的利益时,个别干部有可能忘记初心,做出自利选择,致使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的预设同实际并非完全一致。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积极应对。

第一,在思想上,有的干部陷入认识误区,临渊而不自知。

有的党员干部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从整体上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预期,当成人民群众实际获益的结果。因而,忽视二者之间落实环节上的担当作为,“调门高、落实差”,使群众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的预期利益可望不可即,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遭遇“梗阻”。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都要坚定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抓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新抓落实的方法、增强抓落实的能力,通过扎实工作把党“始终代表”的预期变成结果。

有的干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脱离群众麻木不仁、习以为常。由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手中掌控着国家权力和其他各种资源,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严重后果不像执政前那样立竿见影,个别干部因此忽视鱼儿离不开水的规律,忽视水需要引导、疏导的常识,在不知不觉中集聚脱离群众的危险,对群众诉求不知情、无回应、不作为,使“代表”中断,不能“始终”。 有的干部,“只要手中有点权,就要想方设法捞点好处。虽然这些似乎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但面广量大,已经成为诱发腐败的直接动因,其危害不可小视。”[9]

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是从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即,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工作评价考核中,通过制度设计,让利益攸关的群众广泛地、便捷地参与进来,有更多发言机会和权利;同时,在干部的教育培训中,教育干部“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公仆对人民负责,天经地义。这种关系不能颠倒。任何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力。”[10]

第二,在心理上,少数干部嫌贫爱富傍大款,使“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变成口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逐利本能、等价交换原则等与党的无私奉献精神交织时,有的党员干部内心发生纠结、动摇,甚至心理失衡,把市场经济中的逐利、交换元素引入党内,进行权钱、权色交易,结果应该“始终代表”的没代表,把我们党宣示“从来不代表”的却代表了。

解决上述问题,要把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同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初心使命教育结合起来,同向发力。一方面通过国家法律、党内法规的完善,压缩干部工作中该代表的不代表、不该代表的却极力代表和维护的空间,另一方面,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强化领导干部的执政党党员意识,任何时候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必须无条件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自己在广大群众心目中,就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信誉与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追求的原动力都缘自领导干部的表率,党的干部有理想,有奋斗牺牲的崇高精神,廉洁奉公,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的最直接最生动的诠释。

第三,在代表主体上,呈现多层次、多元化趋势,对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不是由党唱独角戏,而是党委领导,政府行政,基层治理,群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和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等等,多方大合唱。政府行政中的瑕疵,基层治理中的纰漏,以及公众组织化的载体即群团等工作中的不足,都会直接影响党“始终代表”和“从来不代表”的程度和结果。这就要求党进一步提高对各级政府、社会基层、群团等的领导能力,使之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发挥好各自作用。

解决上述问题,要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党从领导与执政层面做到“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党领导而不是代替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转换政府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在国家行政领域中体现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加强基层党建,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百姓事“事事有人管”体现党的政治本色;党领导群团依据其章程,以其各自独特的方式、渠道发挥作用,体现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为些,在制度层面上,党要不断完善领导体制机制、改进领导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好各方优势。在操作层面上,党委、政府、基层组织及群团等依法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不越位不缺位,把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的主观愿望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变成客观现实。

第四,在利益主体上,其边界不清晰问题常态化,容易导致党“始终代表”与“从来不代表”出现偏差。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里的“最广大人民”,其根本利益在元层次上是清晰的,即实现中国梦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但“最广大人民”由多个利益群体组成,“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11]党为实现中国梦而制定的每一政策、作出的每一决策,都关系有限资源怎么有效配置、有限财富怎么合理分配,都涉及每个利益群体的具体利益得失。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域不同、党的政策调整的对象不同,受益的“最广大人民”的构成则会有所不同,即“最广大人民”的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特指没钱没权的或钱少权小的,也不能排斥有钱有权或钱多权大的。党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整合与平衡各方具体利益,制定和执行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的政策过程中,随时会因“最广大人民”边界不清晰而使“始终代表”遇到种种困难。党宣示“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但当某些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乔装打扮成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时则可能被代表;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有可见的,也有隐形的。有的自身情况复杂。就利益集团而言,在庆祝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上,我们党就宣示,党内“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1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全面从严治党严防党内形成利益集团,以铁的纪律严惩党内利益集团现象。但在社会上,有些利益集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形成,或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在与党和政府的博弈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凌驾于法律之上,以“黑”“恶”攫取非法利益,凡此种种。那么,我们怎样把“利益集团”从“最广大人民”中准确区分开来、剥离出去?标准是什么?谁来认定?这考验党的依法治国能力与政治智慧。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党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这是长久之计;需要党中央尽快出台统一标准和指导性方案,决不能由各单位各地方自行解释、各行其是,这是当务之急。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页[2] :《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3]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2日[4] :《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5] :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求是2012年第15期[6]《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页[8]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9]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10]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学习时报,2015年9月7日[11] :《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12] :《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石家庄站 sj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