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清,黄桂清讲师,黄桂清联系方式,黄桂清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企业教育百强专业十佳培训师做智慧的催化师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黄桂清:耐人寻味的理论
2016-01-20 48468

耐人寻味的理论

      谈起理论,你可能嫌它枯燥;说到定律,你可能觉得它古板。可是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可能会有另外一种感觉……
      破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
      半杯水理论
      福特汽车公司初具规模后,有一次,福特在高层会议中建议改进现有的装配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个提议遭到很多人反对:有人觉得改进装配线,既要投资购买机器,又得重新培训工人,风险太大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够强,效益也很好,没必要花力气去提高效率。
      听完大家的意见。福特举起桌上的玻璃杯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人担忧地说:“半杯水被喝了,杯子空了一半。”“别担心,”有人乐观地说,“杯子里还有一半水,渴了还有半杯水可喝。”
      “和你们不同,我看到杯子容积是水的2倍。”福特说,“这里的水用个一半大小的杯子就能盛下。用一只大杯子做一只小杯子能做到的事,是对资源的浪费,是低效率。现在生产线上的员工们就像这个大杯子,有一半的潜力没发挥出来。我要做的是换个小杯子,然后我们就可以用大杯子来盛更多、更好的东西了!”
      如果环境给你一只大杯子,请不要只用它来装半杯水;如果你的天赋是只大杯子,请不要把它当小杯子来用。聪明人懂得百分百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
      跨栏定律
      外科医生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
      最早的发现是从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当他再去分析另外一只肾时,他发现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他为此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从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他在给美术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这些搞艺术的学生的视力大不如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阿费烈德便觉得这就是病理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重复,他把自己的思维触角延伸到广泛的层面。
      在对艺术院校教授的调研过程中,结果与他的预测完全相同。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原来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缺陷不是阻止了他们,相反促进了他们走上了艺术道路。
      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按照阿费烈德的“跨栏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现象,譬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的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如果你不缺少这些,你就无法得到它们。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狄德罗效应”与“鸟笼定律”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一天,狄德罗的一位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找起了感觉。他忽然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仍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200多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写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书中把狄德罗的那个经历概括为“狄德罗效应”,就是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以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无独有偶,经济学上还有一个与“狄德罗效应”类似的理论,那就是“鸟笼定律”。
      有一位经济学家比喻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的房中,你大概就会买一只鸟。”因为别人走进来时很可能问:“笼子里怎么没鸟?什么时候死的?”如果主人回答:“我从未有过一只鸟。”对方很可能马上会问:“那你要一只空鸟笼子干吗?”主人会因此被弄得有些不安,似乎不买一只鸟就有些不稳妥。为了让自己安心,也为了防止别人不停地询问,干脆买一只鸟装进鸟笼里。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狄德罗效应”也会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无论是“狄德罗效应”还是“鸟笼定律”,都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不是必需品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摆布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Effect)”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3年,罗森塔尔和福德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津。也许这影响了实验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间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反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香肠法则
      香肠,是绝对普遍的快餐食品,不但美味,还可以为人节省大量用在烹饪上的时间,所以人们,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准成功人士,多以香肠为至爱食品。
      就在人们大吃特吃之时,有好事者阿瑟"布劳里克在他的《墨菲法则第二卷—―再谈为什么事情会不对头》中推出了一个香肠法则,大意是警告爱吃香肠的人,绝对不要去了解香肠的生产过程。
      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因为香肠的制作过程实在可以让人倒尽胃口,甚至让人对香肠的美味产生无限的怀疑,慢慢地你就会丢掉吃香肠的嗜好了。
      阿瑟"布劳里克的真正用意不是想提醒人们去关注香肠的制作过程,他绝对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对于和香肠一样的一切结果美好而过程糟糕的事物,大家只需注意结果就可以了。
      布劳里克的妙想来源于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一句名言:“世上有两物,爱好者不当去观察其制作过程。两物者,一为香肠,一为法律。”
      法律是在不断的修修补补中完善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所以,这纯属正常。而香肠的制作过程也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有些许不尽人意,也是应该给予理解的。问题是“铁血宰相”何以要把两者硬生生地连在一起,就不得而知了,想必有什么深意,估计和阿瑟"布劳里克的用意绝无二致。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香肠的加工过程不能看,其他食品的制作过程何尝不是脏不忍睹。同样,食品之外的各个领域、各个生活角落也都存在许多有碍观瞻的是事情,如果我们事无巨细地都要看个清楚,看个透,恐怕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好好地活着,大不了接受香肠法则的忠告—―眼不见心不烦,管它过程怎样,只要有好结果,何苦要自寻烦恼呢。
      青蛙原理
      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里,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直至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
      因为环境的恶化,再加上竞争及生存压力,往往使我们的生活品质很难真正有所改善,但我们可以开始一个“新的革命”:
      1.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候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
      2.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3.要能察觉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由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
      这个原理是用来形容企业中存在的两种性质问题,即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人们对显性问题的反应如同青蛙对沸水的反应一样,会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地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隐性问题由于自身的隐匿性,不易被发现,往往是等到发现时已经对企业酿成了严重的损失。
      这启示我们,很多障碍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日积月累的结果,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听任一些小问题长期自由发展,最终会造成大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潜在的问题,而不是等小问题变大了,危机降临了再临时抱佛脚。

上一篇 宁静致远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石家庄站 sj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