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失街亭”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不但如此,而且,故事所揭示出来的管理之道,也是见仁见智。其中,“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更应是深悟之理。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嘱咐马谡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可悟之理起码有四:
首先,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任何制度都建立在纪律之上,没有纪律便没有确保执行的制度。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或者高效运行,其重要的维系力和推动力就是纪律。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解放军有多少制度,但是,我们却都知道解放军有铁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企业,也许人们记不住那么多的制度,但是,最为关键的纪律却是人人皆知的。
其次,领导者要率先垂范执行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就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维护纪律。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再次,纪律面前必须人人平等。这虽然是一个看似老掉牙的原则,但它本身绝对是一条不可动摇的铁律。老子提倡“行不言之教”,孔子倡导“修身克己”、“正己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先哲圣人所提出的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强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为官者要自律。要知道,为官者如果不能自律,那么,火炉面前谁摸谁挨烫。
最后,领导者要懂得“令素行以教其民的道理”。《孙子兵法》中说:“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令素行,就是制度要得以连续不断地执行。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服从。而“令素行”的关键却是《孙子兵法》中“七计”提到的“主孰有道”,这个“道”首先就是自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