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玟莹,林玟莹讲师,林玟莹联系方式,林玟莹培训师-【讲师网】
企业与人生幸福的心灵导师
55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林玟莹:孔融让梨孩子不让一定有错吗?-07
2016-01-20 7037

专家解读

  怎样进行道德教育才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

  ◎陈忻

  皮亚杰通过与儿童访谈,提出儿童的道德发展有两个阶段:他律道德,6岁之前,道德观念接受外在施加的影响,而且认为规则是不变的;自律道德,6-8岁以后,道德观念建立在对规则的理解上,并且认为如果人们同意的话,这个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做了扩充,认为儿童道德发展要经过6个阶段,在这6个阶段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道德推理。也就是说,人们在评估自己将要付出什么的基础上来思考和判断自己要不要分享、帮助他人、照顾他人等等。

  前习俗时期(preconventional)

  第一阶段:他律,以服从和惩罚为定向。7岁以前的儿童遵守规则是为了避免惩罚,避免造成对他人的身体伤害或财物的损坏。这个阶段,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他人的利益,他们往往从身体或者物品来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不能考虑行为对他人心理的影响,并且他们分不清权威(老师或者父母) 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故而常把权威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

  第二阶段:利益,以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大概7到8岁之间,孩子体现出来的道德形式是“互惠”。他们认为公平就是等价,我这样做符合我的利益和需要,你也可以这样做符合你的利益和需要。这个阶段,他们认识到人们有各自的利益,有时候会互相冲突,所以权利是相对的。不过他们对权利的理解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习俗时期(conventional)

  第三阶段:“好孩子”倾向,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准则。9-11岁的儿童懂得实现自己亲近的人(比如老师,父母)的期望,能关心他人,对保持“公认的好行为”有良好的动机,能够用信任、尊重、感恩等等来保持和他人的关系。他们的黄金法则是:对待别人用我期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

  第四阶段: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能在社会群体里考虑个人,保证社会以整体的方式运行,支持法律。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石家庄站 sj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